图书分类

上市新书

图书评介

苍莽高山中的智者和仁者——读张炜儿童文学新作《寻找鱼王》

书评内容

      苍莽高山中的智者和仁者  

       ——读张炜儿童文学新作《寻找鱼王》

                            刘绪源

 

  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张炜涉足儿童文学已有好几年。他的这本小说新作又是为儿童写的。我以为,这是一部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而且,是儿童文学中难得的佳品。

  作品题材本身就有传奇性,写的是高山上的捕鱼人。高山缺水,自然少鱼,小说一开始通过和父母对鱼的馋,对鱼的憧憬和向往,突显了鱼这稀罕物在山民心中的地位,也勾起了小读者强烈的兴趣。这是很高妙的故事入口,也证明作者已谙熟了儿童的阅读趣味。再读下去,故事的线索越扣越紧,读者的心也被扣紧了。这当然更借重于生活本身的吸引力:这里的捕鱼人分旱手水手两种,前者大多不会游泳,他们擅长在没有水的地方找鱼,有时是在积水里捞鱼,有时是从湿土里挖鱼;后者则生活在水边,有水时他们可大显身手,到了旱季他们就束手无策。所以在干旱的山区,鱼更显金贵,旱手也反而比水手更有地位。这样,被老百姓神化了的最善捕鱼的鱼王也就分为两种,小说写的正是这样两位鱼王间发生的倾轧,其中一位被害死,另一位多年后也死于非命。他们的死又都与无处不在的族长有关。族长是地方最高权势代表,是中国几千年宗法制社会的象征,“鱼王”悲剧的根子正在这里。这故事一路读来,是那样扣人心弦,同时又内含深幽,耐人咀嚼。

  作品最为成功之处还在人物塑造,真正抓人和感人之处也在人物。贯穿整个故事的年方八岁的,写得既有童心又有个性,是颇具真实感的孩子形象;孩子的父母写得也不差;但更为血肉丰满,性格独异,一出场就给人以深刻印象,每次出现都会如刀刻斧凿一般增添其传奇性和真切感的,是孩子先后所拜的两位师傅——从前的旱手水手两个鱼王的后代。这两位师傅,一男一女,这时都已年近八十了,他们本是天作之合,却成了终身的仇家;他们相互间有难消的恨,却也有刻骨的至死未泯的爱。他们的不能结合与分隔到死,与父辈太想做鱼王有关,也与族长的存在有关,所以他们的故事越让人悲愤难抑,由此引发的思考也更其深透,小说的力量就体现在此。比较而言,那位旱手师傅,可说是个哲人,他话不多,但一出口,皆非寻常。他身世悲苦,一生都在逃离和避世,也一辈子在思考和反思。他说的“本事不光是从别人那儿取来,还要自己去找,一点一点找到一些、放下一些,最后留下来的,才是有用的真本事……”“长辈人牵手走三里,自己走七里。一辈子十里。”“人的一辈子都在学,最后也不能说学成了”……这些哲言放到现代教育哲学里,也仍是熠熠闪光的。他关于族长,关于鱼王之害,关于捕鱼的道德,以至关于整个人生的思考,更时时给人以震惊和警醒。这位悲苦的哲人去世后,男孩依其遗言找到的女鱼王”,我以为是书中写得最出色的,是可以与屠格涅夫、普希金笔下的俄罗斯女性相媲美的人物。虽然篇幅不多,着墨更少,但她的感染力超过了前面的哲人,给我们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她为那位始终视她为仇人的人,几次忍辱找上门求和,终身未嫁,她还为保护他而拼命捕鱼、四处求人、不断给人送鱼……这一、一男一女两个人物,写法不同,着力点不同,我想并不完全出于作者的构思,更是生活本身的赐予。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此处似反其意而用之,读来真是余味无穷。

  小说最后,跟着那位女鱼王,在水底深处看到了巨大无比的鱼。她告诉他自己最终的发现:这才是真的“鱼王”!有它在,这山里才会有水有鱼;一旦没有“鱼王”了,今后这里就不会有水,也再不会有鱼了,这就成了死山。我想,这真鱼王分明是个象征,象征着自然之力的无比强大,世上万物须以大自然的平衡为王,不然的话,无论什么族长和人间的鱼王,最终都将遭致毁灭。看得出,作家有他长期独立思考后形成的价值体系,它们通过丰富的形象流露在这本少年小说中了。也许今日的少年未必能全部领会作者的所思所想,但没关系,只要被这故事所吸引,被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所打动,有充实的审美感受,也就够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许多深邃的启迪,在今后需要时,还会出奇不意地闪烁于你的心中。 

我觉得,这本《寻找鱼王》,不论在张炜的创作中(不止是儿童文学创作),还是在中国儿童文学界,甚或在整个中国文学界,都将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达尔是怎样“从后门溜进”小说世界的?——评罗尔德•达尔作品《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
下一篇:让有温情英雄行走四方——评沈石溪新作:《吃狼奶的羊》、《兔王圆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