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

上市新书

图书评介

带泪的生命之歌——《大卫之星》导读

书评内容

带泪的生命之歌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  汤锐

 

 

这是一本直接讲述二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惨痛历史的图画书,如此沉重的题材为何要在儿童图画书中呈现?又应该如何来呈现?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曾说过:“对民族悲剧的记忆与对胜利的记忆,一样神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使用各种残忍手段屠杀了600万手无寸铁的犹太人,那是人类近代史上最惨绝人寰的一幕,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惨痛的历史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今天的孩子不应该忘记历史,只有每一代人都牢牢记住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才会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悲剧才能不再重演。

《大卫之星》这本书以严谨的写实风格、精湛的绘画技巧,表达了一个沉重深刻的主题,画家运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绘画语言来呈现历史、讲述故事。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本书别具一格的绘画:

翻开扉页,一列火车冒着浓烟驶过铁路桥,驶入雾气弥漫的远方,仿佛驶入了灰暗的记忆深处……读者很快就会看到,从第二页开始,这列火车将出现在这本书的每一页上,以不同的角度、朝不同的方向从读者眼前驶过。显然这是画家精心选择的一个独特的讲述视角:一段短短的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

整个画面只有一种颜色:暗淡的灰色。画面上几乎全是直线条,画家用写实笔法纤毫毕现地画出硬邦邦的、横七竖八交错在一起的钢架、铁轨,两条长长的、闪着冰冷寒光的铁轨像枪管一样笔直地插向远方……

这幅画就像一出戏剧的前奏曲,故事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第二幅画在色彩和氛围上与前后两幅画面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间在过去和现在之间闪回,交待故事的缘起。这种产生强大视觉冲击力的对比手法我们在本书的末尾还会再次见到。

在第三幅占满两页的大画面上,在严酷的寒冬里,犹太人排着长队,被全副武装的士兵押上密不透风的货车,他们将被送往集中营。整幅画面只有灰色与白色两种色调,灰色是毫无生气的铅灰色,白色是破抹布一样肮脏泛黄的陈旧色调。画面的构图极富匠心:车厢、候车室与木栅栏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三角区,活像一个囚笼(三角区的开口处则站着一个荷枪实弹的士兵,将这唯一的通道也堵死了)。以仰角画出的高大的货车车厢与候车室的墙壁营造出一种沉重的视觉压迫感和强烈的情感张力。近景纠缠着带刺铁丝网的粗大木栅栏,狰狞地将画面拦腰截断,刚好挡住排队上车的人们的头部,看上去仿佛长长的一列没有脑袋的行尸走肉,令人似乎感受到那些在黑洞洞的枪口威逼下离开家园、走向死亡集中营的人们恐惧绝望的压抑心境。那写着“禁区”的木栅栏横在眼前,也给读者造成一种生死两隔的情感冲击。

在这幅画面中有两个细节至关重要:一个是高大封闭的货车车厢靠近顶部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通气孔,却钉着尖利的铁丝网。另一个是车厢旁边的白色婴儿车,恰好处在画面接近中心的位置,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婴儿车相对纯净的白色与周围环境形成一定对比,带来了某种悬念。

第四幅和第五幅画面都被压缩至书页的二分之一上方:由视觉效果来强调密不透风的货车车厢之拥挤、憋闷、压抑、恐怖……从敞开的车厢门口处能看到紧紧挤在一起的几个人的下半身,包括男女老幼,甚至还有残疾人,唯一在画面中露出头部的小女孩,却将脸藏在了妈妈的怀里,我们可以想到,那张稚嫩的脸蛋上一定写满了恐惧。

在紧紧挤在一起的人们中间,我们看到了一位女性,手里抱着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婴儿。婴儿的出现,是对前两页中婴儿车的呼应。这位年轻母亲是画面中唯一有些许温暖亮色的形象,虽然看不见脸部,但是画家把她的衣着、尤其是脚上那双高跟皮鞋画得非常仔细、精致,以此凸显她对生活的热爱。而纳粹士兵用沉重的钢闩将车厢一下子锁死,车厢立即变成巨大的闷罐(坟墓)。

第六幅画面,满载犹太人的货车开向远方,小小的婴儿车孤零零被遗留在站台上,似乎在眺望和呼唤着永别了的亲人(注意婴儿车的形状和方向位置所形成的一种拟人化姿态,活像一头蹲伏的小兽)。画面的透视视角很低,在独特的视角下,近景粗大的寒光闪闪的铁轨与中景娇小无助的婴儿车形成一组鲜明的对比。这里没有人,却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充塞着空间,似乎能听到灰蒙蒙的天空下寒风中摇曳着纤细的哭喊声。

第七幅画面,在一片阴惨惨的灰色调中间跳出一抹粉红色,那是被扔出车厢的婴儿蜡烛包,小小的、嫩嫩的,却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车厢顶部的小小通气孔,铁丝网已经被撕开,从中伸出一双纤秀的女性的手,从那两只手的不同姿态能够看出,年轻的母亲拼尽了全力正在完成那求生的一掷,将孩子掷向生命的世界。铁路的路基旁有几滩积雪融化的水渍,路基上生出了绿茸茸的一层小草——严冬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画家以极端简洁的方式呈现了故事的高潮。

第八幅画面,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了感人的一幕:一个个货车车厢都朝婴儿所在的草地微微倾斜着,似乎车厢里的人们都听到了婴儿的哭喊声,他们在为这个小生命祈祷……读者可以看出,这里是铁路的一个弯道,火车拐弯时是自然倾斜的,然而在画家匠心独运的构图中却产生了意义双关、极富感情色彩的视觉效果。

第九幅画面呈现的建筑物,正是人们早已熟知的那座标志性建筑——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犹太人的死亡之所!前面生动的两页刚刚翻过去,这一页却完全是死一般沉寂,是全书最呆板、最死气沉沉、色彩最单调的一页,刚才还是积雪融化、春草萌芽的早春景象,而这里却是白雪皑皑的寒冬,画面上只有黑白两种冷色,满载着生命的列车驶入集中营黑洞洞的大门,如同驶入了坟墓。画家正是运用这样的构图和色彩呈现着“死亡”,并与前页和后页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幅又是一个占满两页的大画面,画面上是色彩丰富温暖明亮的初秋,一派祥和安宁的乡村家庭生活景象。一个小女孩站在小桥上扶栏远眺,在她眺望的远方,有一列长长的火车(仍然是货车!)正在隆隆地驶过。这个背对着我们的小女孩究竟是谁?是故事的主人公、那个被母亲从死亡列车上扔出来得以幸存的婴儿吗?还是那个婴儿长大以后所生的子孙?正如在其他画面中的艺术处理一样,画家依然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衣着鲜艳的小女孩眺望着远方,仿佛在追忆逝去的亲人,又似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是啊,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

十幅画面,选取了整个故事中最具“讲述性”的十个瞬间,呈现了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死亡列车已经驶出了视线,可是那段惨痛历史的轮毂仍在我们心上碾压、震荡。回过头来看看封面上那枚硕大的黄色五角星,它坚定地穿透封面硬壳,将写着“禁区”的木栅栏和铁丝网炸得粉粹,它是大卫之星和红军战士帽子上的红星的结合体,是正义的象征,也是生命的象征。

 

关于这本书的绘画语言,还有一点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全书各个画面几乎都没有人物的面孔,当然也就看不到人物的表情,绝大多数出现的人物要么是背影,要么看不到头部,就连最后一幅画中的猫都是背影。这显然是画家刻意所为,他只用色彩、构图和极少量的人物肢体动作来推进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氛围,而留给读者尽情想象的巨大空间。法国作家莱辛在他的名著《拉奥孔》中提到,真正的优秀艺术家是避免直接呈现激情的顶点的,因为一旦写出或画出人物在最恐惧最悲痛时刻的呼号,读者的情绪就必然开始由激情的顶点往下滑了,而本书所讲述的正是一个惨绝人寰的故事,如何让小读者避开残酷暴力的画面,又能在无尽的想象中朝着激情的巅峰一步步迈进,这正是画家独特的艺术追求。

 

最后还应该一提的是,本书的中文译文非常到位,准确、流畅、充满情感,与画面配合相得益彰,为读者更好地欣赏本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提示:什么是“大卫之星”?

大卫之星又称作“大卫王之星”、“大卫盾”、“所罗门封印”,是犹太教的标志。大卫之星与以色列历史上3000年前的大卫王朝有着密切关系,大卫王当政时期,国力强盛。而大卫的名字,在希伯来文中读成dvd,头尾都是D。到了距今2000年时,流行使用希腊文,希腊文的D字用大草写的时候就是一个三角形,所以dvd ——DD尾,书写时就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以反方向覆盖,就变成了一个六角星,这就是大卫之星的起源。以色列人把大卫之星放在国旗上,以此表示他们对复兴大卫王朝的祈盼。

在德国纳粹时期,曾用大卫之星来分辨和隔离犹太人,并强迫纳粹集中营中所有的犹太人都佩戴以两个重叠的黄色三角形所组成的大卫之星。

上一篇:最美丽的期望——解读图画书《毛头小鹰》
下一篇:迷人的旅行──《魔法夜光书》献礼